同期,内蒙古电煤平均购进价格为178.88元/吨,环比上涨8.63%,涨幅缩小0.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6.57%,涨幅扩大13.12个百分点
本周,焦煤期货主力大幅下跌13.08%,报收在1276元;焦炭期货主力跌幅也达到12.11%,报收在1728元。当前对煤炭及钢铁市场后期走势的分析判断上已经出现了分歧,从期货市场价格的博弈上可见一斑。
其中,双焦价格大起大落,涨跌幅均超过10%;动力煤期货价格累计跌幅也达到8%,一度跌破600元整数关口。如果依赖基础设施带动,那么很可能要等到2017年3月份之后才能看出端倪。2017年春节假期在1月底,这就意味着钢铁企业的冬补与春补可能再度重合,会造成短期内需求大增。有分析师指出,期货市场反映的是预期价格,随着长协机制的推广,这使得市场对预期供需形成了新的判断,这会反映在期货价格波动上。加上目前国际金融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后市仍充满博弈。
随着产量陆续增加,内蒙古地区部分坑口价格小幅下调。2016年春节期间就发生类似的情况。在陕西,中煤集团开发的大海则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西部,设计矿井总规模1500万吨/年。
姜克隽对记者说道。但是,同属煤炭央企的两家企业如今的境遇却大相径庭,神华虽然利润也在减少,但是仍然处于一定可观的盈利状态。合计300万吨的产能,却只有三百余人的安置,显然要想完成五年两万五千余人的职工安置问题,中煤仍然需要仔细研究研究。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中煤的煤矿困局想要取得突破或许将花费更多的精力。
在神华内部,电力资产成为了产业链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中煤从煤炭贸易起家,是国内甚至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煤矿设计、煤矿建设、煤机装备制造、煤炭开采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企业。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朔公司)是中煤的核心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的露井联采的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主要的动力煤基地和国家确立的晋西北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平朔的主力煤矿有安太堡、安家岭和东露天三个露天矿,此外还有井工一矿、井工二矿和井工三矿。此外,由于过度开发,平朔矿区也存在资源枯竭的问题,煤矿的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但是,在经历了煤炭的黄金时期之后,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一步步的滑向深渊,煤炭价格跌跌不休。
中煤的产业链优势变成了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煤炭价格一旦大幅下降,在煤炭与电力的几次角力过程中,中煤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带头涨价或是带头降价,中煤作为国内第二大煤炭央企,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据报道,从11月3日起,中煤能源集团动力煤现货价格在现有基础上下调10元/吨。但是,时过境迁,彼时的优势到现在却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劣势。
不论是煤价不断下跌时的涨价,还是煤价不断上涨时的降价,一直以来,神华和中煤都扮演着带头大哥的角色,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煤炭市场的有序发展。而且不止是煤炭业务,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中煤集团的涉煤业务板块也面临相当的压力,在煤炭板块受限之后,中煤布局上的劣势正一步步地凸显出来。
今年年初煤炭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煤炭企业的煤炭业务终于有所好转,中煤的上市公司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能源)也实现扭亏为盈。从中煤能源近几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中煤在2013年到2015年分别在煤化工业务上投资175.62亿元、129.39亿元和58.31亿元,分别占当年资本总支出的58%、56%和46%,而且都超过了对于煤炭板块的资本支出,属于最大的投资板块。
作为央企中唯二的煤炭集团,中煤的煤炭板块、涉煤板块都暴露出诸多问题。在煤炭主业之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煤其他的业务板块发展也是参差不齐,电力板块规模不大,难以充分发挥煤电联营的作用。同样,在煤价上涨的过程中,即使对自己有利,仍然要扮演稳定煤炭市场的角色,带头降价。中煤能源的煤化工板块在经历了2013年和2014年分别0.72亿元和0.22亿元的亏损之后,终于在2015年实现12.48亿元的盈利。煤电一体化是煤炭企业抵御风险、延长产业链并实现多元发展。作为曾经的煤炭大哥,中煤正一步步陷入更大的困境,如何脱困已成当务之急。
在煤炭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由于4号煤层品质高,价格也高,中煤开采了大量的4号煤层。从中煤几个电力产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中煤的电力拼图除了继承而来的电厂,多数电厂不仅建设的时间偏晚,而且多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
煤炭国企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职工的安置,作为第二大央企的中煤也不例外,人员负担太重,承担着很多社会责任。煤化工方面,如果原油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现代煤化工产业像煤制油、煤制气发展都会很困难,包括煤基产品。
然而,受去产能政策和276天限制产能等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影响,2016年初,煤价开始飙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投)无偿划转\*ST新集(4.740, 0.02, 0.42%)股权给中煤再有新进展。
煤炭的市场到底稳定不稳定,大家都提心吊胆,煤炭价格涨的快,会不会掉的也快。或许是对彼此太过熟悉,这一轮的煤价疯长注定不会持续太久,神华中煤带头降价,煤企和电企小心翼翼的签署购销中长期合同,然后煤价或许又会回到低位。虽然中煤在煤炭行业深耕多年,但是近几年,中煤却出现了主力矿井产量衰减,诸多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煤炭竞争力大打折扣的困难。中煤困顿受困于煤价调控、去产能深入、新煤矿推进缓慢和涉煤业务的持续低迷,中煤集团处于泥淖之中,疲惫不堪。
反观中煤,不断的价格调控、频繁的非市场因素价格涨跌,让中煤的短板尽显。改革难题8月17日晚间,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已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无偿划转协议,国投公司拟将持有的公司30.31%的A股股份无偿划转给中煤集团。
截至十二五末,同煤集团在运、在建装机容量已达到1605万千瓦,累计完成发电量1530.5亿千瓦时,实现利润37.79亿元。直到2015年3月,大海则煤矿复工,但是相关手续并不全。
作为服务性业务的煤机、煤矿建设板块受困于整体行业低迷,转型乏力。在这片小小的区域里,集聚着中国煤炭的两大龙头企业,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影响着整个煤炭行业。
根据国资委要求,今年中央企业煤炭去产能任务要在10月底前完成,人员分流安置任务要求12月底前完成。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去产能相对容易去掉,人员问题却让人一筹莫展。作为中煤发展的基石,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是所有发展的基础,那么中煤是怎样陷入煤炭的困顿之中的呢?在去产能和央企煤炭资源整合的背景下,中煤能否强化煤炭板块,同时重振其他业务板块呢?一切的关键在于形势,也在于人为。这个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的红色资本家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年产1533万吨原煤的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9月21日,*ST新集发布公告称,已接到国资委同意上述国有股份无偿划转事项的批复,同时披露的收购报告书摘要则显示,作为收购方的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去年净亏35.77亿,负债率64.19%。电力板块的不足一直是中煤的痛点。
因为中煤的主业还是煤炭,煤化工量很少,煤价在下降,而且中煤的成本相对要高,到2015年跌破了成本线,所以导致了巨额亏损。中煤的煤炭总产能为2.77亿吨/年,2015年煤炭总产量1.66亿吨。
这是在发改委7月22号宣布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后,有关央企煤炭资源的第一次实质性动作。中煤内部一位工作人员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